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,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、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,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。
立信会计师事务所(特殊普通合伙)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:标准的无保留意见。
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:以449,555,201股为基数,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.00元(含税),送红股0股(含税),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。
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,获得了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称号,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。
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逆变焊割设备、焊接自动化系列新产品和焊接材料配件类产品、激光焊、精密钣金型材机加类结构件产品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服务。其中,逆变焊割设备包括逆变直流手工弧焊机、逆变氩弧焊机、逆变半自动气体保护焊机、逆变等离子切割机等;焊接自动化系列新产品包括焊接小车、数字化焊接设备、高效焊接系统、机器人焊接系统集成及大型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等;焊接材料配件类产品有焊接材料、焊接和切割配件、焊接防护用品等;激光焊包括手持风冷和水冷激光焊接机等;精密钣金型材机加类结构件产品有商显铝边框系列新产品、五金背板系列新产品、精密钣金结构件系列新产品等。在焊接自动化/智能制造方面,公司依托产品、技术、应用经验、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,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,具备设计、建造大型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的能力,可以为客户设计定制具有智能化、高度自动化及柔性化的焊接生产线。
公司焊割设备和焊接材料配件类产品、激光焊等,主要是采用经销商销售模式,其中,海外市场,按照每个客户需求,实行按订单生产;国内市场,根据经销商渠道销售的特点,由销售部提供定期的销售预测,充分结合成品库存量的增减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。公司机器人焊接系统集成及大型自动化焊接生产线、精密钣金型材机加类结构件等业务,主要采用直销模式,根据客户的真实需求,实行按订单生产。
报告期内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,483.72万元,较上年同期下降11.73%,实现利润总额18,707.79万元,较上年同期上升59.45%;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,030.49万元,较上年同期上升49.48%。
报告期内,公司根据焊接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,围绕公司发展战略,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:
公司依托集团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,以市场为导向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与创新。通过积极探索芯片、碳化硅等新技术的应用,推动产品创新与升级,将自主研发的“天工”芯片更广泛地应用于手焊、气保焊、氩弧焊等产品,显著提升了焊接参数的稳定性。同时,完成了碳化硅场管在手工弧焊和交直流氩弧焊上的应用开发,不仅提高了手工弧焊设备的功率密度,还增强了交直流氩弧焊对复杂工艺的适应性,并逐步将碳化硅技术拓展至气保焊及其他产品线,持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新产品。持续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,公司推出了融合“天工芯片+断码屏+碳化硅”技术的焊匠系列产品,并对数字工业机进行了全面升级,提升了公司相关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。
公司积极整合国内及海外渠道资源,通过优化现有产品线并补充激光焊等新产品,进一步完善了立体化销售渠道布局,提升了全品类的市场覆盖率。针对直销客户,公司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、船舶等业务场景与需求,提供定制化项目开发与一站式解决方案,增强了客户粘性与合作深度。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,公司加快海外市场拓展步伐,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特点、客户的真实需求及行业标准,以高品质产品为核心,加大市场推广力度,开拓空白市场并优化海外客户结构。通过平台电商、社交电商等多线布局,完善覆盖全球主要区域的线上渠道运营网络,扩大公司线上销售规模。此外,公司通过举办新品发布会、体验会及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,加强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,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。
公司逐步优化绩效评价体系,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,推动人员目标与组织目标对齐,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;鼓励创新思维,支持员工尝试新方法,使组织能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动态变化;调整人才结构并向一线业务聚拢,夯实公司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;优化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,通过多样化培训课程,精准匹配不同人才需求,并将培训逐步规范化、常态化,不同程度提升员工职业技能与素养,激发了组织活力。
公司完善了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,升级了下属公司的信息化系统,进一步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;加强数字化技术探讨研究与探索应用,利用物联网技术,打造数字化、可视化管理平台,实现了智能化的精准产品应用管理;采用RPA流程自动化技术,优化了渠道商管理等业务流程,提升了运营效率。加强内部管理,持续完善内控体系,定期组织各部门、各单位开展培训督导,确保内部控制规范有效运行。推进高端装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项目建设施工,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生产制造水平;公司购置的研发及总部办公用房已竣工,启用后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研发和办公集约程度,提升公司管理效率。
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、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
持股5%以上股东、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
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/归还问题造成较上期发生明显的变化